我是典型的80后,浙江温州人,本科哈工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,硕士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,博士是上海大学知识产权管理专业。目前是上海信义律师事务所的主任,这是一家专注知识产权领域的精品所,总部在上海,杭州、温州设有分所,专业服务团队接近百人。
每当别人问我为什么要从事知产这个行业的时候,我都会分享一个我这辈子都忘不掉的事儿。那是2003年,我还在读大三,看到一篇报道,说中国企业每制造一台DVD 只能赚1美金,而国外的专利联盟却要收取超过7美金的专利费,这个报道让我非常震撼,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,凭什么,我们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东西,竟然可以让别人躺着赚钱。后来,理工科出身的我,天生有股执念,我就专门研究了一下,从那个时候开始,我才知道了专利的巨大价值,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,我知道这个行业里面有一个叫专利代理师,那时候还叫代理人的岗位需求,并且从事这个岗位需要理工科复合型教育背景。之后,我就密切关注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变化,了解相关知识,当时可能还是属于比较懵懂的状态。
大学毕业后,我很顺利地就进入了温州市电力局工作,这在当时绝对算得上铁饭碗了,但是,只有我自己知道,日复一日的工作内容,一成不变的生活让我觉得乏善可陈。我天天就在想,我的人生价值到底在哪儿,我还能做点啥,可能年轻人都经历过这个阶段。后来「温州打火机事件」再次点燃了我对知产的兴趣。关于温州打火机事件,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,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。没过多久,我就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:成为最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。
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我当时就凭着这满腔的热情,一边工作一边看书,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知产、研究知产,但凡遇到不懂的问题,我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弄懂它。彼此,我有个叔叔在温州开设了专利事务所,没事我就到事务所里晃荡,听叔叔聊案子。很快,我便取得了专利代理师资格证和法律职业资格证,双证到手后的我,那一刻才真正感觉自己离目标又近了一步,没多久我就选择离开电力局。刚开始我尝试接一些小案子,可能由于我的理工科技术功底比较好,再加上我特别勤奋刻苦,我的成长速度很快,没几年,我就在温州知产领域沉淀了不少客源,在行业内也拥有了一定的名气,那一刻,我觉得我离当初设定的目标又近了一步。
不安于现状的我开始在杭州、北京、上海成立办公室,招兵买马,希望能把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做大做强。当然,在这个过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,都是金钱买来的教训。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,就是刚来杭州的时候,本着打造一个精英所的目的,招募了不少双一流高校的理工科双证律师,然而很快就发现没有持续的业务支撑,迅速被市场打脸,团队很快就被迫解散了。这在当时确实给我这个一直专注于业务领域的创业者上了一课,我意识到自己在战略制定、团队管理、企业经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,我又开启了恶补模式,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知识。
没多久我们就重整旗鼓,通过走访调研了不同城市的市场环境,迅速调整了发展战略,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执业理念,以加快客户需求响应为目标,持续优化内部管理流程,不断丰富和优化律所的服务类型和服务效率,很快我们就赢得市场的口碑。
现在三地的业务都已经迈入正轨,而我,虽然已经定居上海,但依然会全国各地跑,我的一个很重要的身份就是知产律师,会有很多客户来向我咨询,这是我最重要的一个身份,当然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身份。我希望通过知乎这个平台,让更多的朋友关注知产、了解知产、选择知产。我一直认为,知识产权的背后是企业的商业策略,我们存在的核心价值就是要为客户的商业策略赋能,并且要做到与客户一起成长,从而做到真正的价值输出,让知识产权成为信仰。
以上,就是我个人不长不短的非正式介绍。